• 首页 微视光影 书画艺术 文化 科技 汽车 房产 财经 教育 体育
  • ManbetX手机版登录|ios客户端

    分享到
    首页 > 新闻 > 影音ManbetX手机版登录

    ManbetX手机版登录|ios客户端

    2019-02-05 来源:ManbetX手机版登录青年报

           1月29日清晨,随着一阵电锯的轰鸣声,雄安新区安新县寨里乡藻苲淀的一处冰面被切开了一亩地大小的地方,几名身穿橡胶“衩裤”的挖藕工人当即跳入齐腰的冰水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他们先将切分成小块的坚冰推开,再用木槌将冰敲碎露出水面,然后手持高压水枪开始“摸藕”。

      数九寒天的白洋淀,滴水成冰,冰面厚度达30厘米,水温都在零下,而“挖藕人”每天却要在这样的水下“浸泡”七八个小时。



    “挖藕人”每天要在这样的水下“浸泡”七八个小时

      

    “挖藕人”每天人均能挖近千斤藕

      1984年出生的刘盼,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雄安本地人,从部队退伍后,他在藻苲淀和郭里口共承包了900亩左右的藕田,是个名副其实的承包大户。

      


    刘盼拿着刚挖出的鲜藕


      “挖藕这活儿我从小就接触,上学时学的是农业,自己从小又在水边长大,特别亲近水,所以就想干点和水有关的农业项目,种藕这行正好。”刘盼说,现在挖藕的活儿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在干,“虽然这活儿收入不低,但是工作环境恶劣,夏天暴晒、冬天严寒,很多年轻人嫌苦都不愿意干。”

      藕这种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菜品,从每年4月份就开始栽种,当年中秋节前后就可开始收获,整个收获季要持续六七个月。刘盼家藻苲淀的300亩藕田雇了5名挖藕人,“常年挖藕的工人,一个人一天能挖完一亩藕田,人均近千斤,挖一斤藕有5毛的收入,一天能赚四五百块钱。但冬季挖藕的收入是波浪形的,工人每隔一天就要破一次冰,破冰当天的收入肯定没有纯粹挖藕的收入高,而每年白洋淀的结冰期差不多有3个月左右,工作确实比较辛苦。”



    破冰

      


    将切割后的冰面推开


      

    工人用木槌将浮冰敲碎


      刘盼介绍,因为白洋淀四季分明、温差较大,藕的生长周期也比较长,所以出产的藕纤维比较长,淀粉含量较少,入口甘甜、清脆可口,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每天下午收藕的货车会直接开到藕田边,将当天挖的鲜藕收购后直接发北京,销路不发愁。”

      

    “我一个人的收入比我儿子、女儿加起来都多”

      在刘盼家的藕田里,记者见到了来自山东微山湖的挖藕工老范。

      


    老范


      老范今年55岁,他说除了过年过节回去与家人团聚,其余的10个月左右都辗转“泡”在各地的藕田里,“我们家乡就有很多藕田,我从十几岁就开始挖藕,到现在都40多年了。而且挖藕的收入高,少的时候每月也有八九千的收入,多的时候每月能拿一万多。我一个人的收入比我儿子、女儿加起来都多,我还能时不时地接济一下他们。虽然孩子们都挣钱了,也想着我们长辈儿,但还是自己挣钱花着踏实。”老范乐呵呵地说。

      旁人眼中极辛苦的工作,在老范口中都“不是大事儿”。健谈的老范手持高压水枪、弯腰站在藕田中,边工作边兴致勃勃地跟记者聊起来,“挖藕是需要技巧的,得一边用水枪把淤泥冲开,一边用手抓住藕的尾部,然后用巧劲儿把藕提出水面。劲儿使不对,或拿着藕的中间取,很容易把藕折断,断了的和蹭破皮的藕卖不上价。”

      记者问他这样常年在外劳作累不累时,老范说,这种生活节奏他习惯了,感觉挖藕也没别人想象中那么辛苦,“现在生活条件、干活儿条件比我们小时候好多了,吃得好、穿得暖、赚得多,日子有奔头,这点苦不是啥大事儿。”

      跟老范一起挖藕的,都是他同镇的乡亲们,每年自己家的活儿干完后,就结伴出来打工,等到岁末年终,再一同回家团聚。“等过了正月初八,我们就又要出来了,也许还会回白洋淀接着挖藕。”

      

    从承包藕田到致力于白洋淀生态恢复

      不忙的时候,刘盼也会下水与工人一起劳作。头脑灵活的他往往能精准嗅到商机并抓住机会,仅藻苲淀的300亩藕田每年就能给他带来30万元左右的纯收入,而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他也总被人问起:为什么都不缺钱了,还经常泡在淤泥里干这“苦哈哈”的活儿。

      “财富都是靠勤劳的双手获得的,我觉得年轻人还是要静下心来干些实事儿,不能光想着天上掉馅饼,更不能因为雄安新区来了,就等着坐享其成,勤劳致富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前段时间刚获批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中提到,到2035年全面完成白洋淀综合治理,淀区正常水位保持在6.5~7米,淀区面积稳定在360平方公里,淀区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到四类标准。

      “看到恢复白洋淀生态环境的规划批复后,我觉得又有事儿干了。生态治理不仅对个人,对雄安的长远发展更是大有好处。水质污染了,不仅会直接危害百姓的身体健康,其他一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无从谈起。”现在的刘盼除了忙活藕田外,还着手做一些水生态恢复的事儿,“我从小在淀边长大,现在又靠着淀子致富,对白洋淀的感情特别深,现在我就想实实在在地为它的生态恢复做点事儿,下一步我可能会将更多精力放在这块儿。只盼着淀里的生态更好。”

      生在淀边、长在淀边,从小就开始接触挖藕,从承包藕田致富,再到致力于白洋淀水生态恢复,“闲不住”的刘盼将在生他养他的这片淀泊中书写出更美好的故事。

      

    记者手记

    他们以勤劳擦亮乐观的生活底色

      每天6点左右起床,7点准时到水中劳作,冬天在零下5、6度的室外,零度以下的冰水中一泡就是一天;夏天在烈日炙烤下,裸露的皮肤常被晒得发红、脱皮,挖藕工这些的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艰苦得多。

      原本以为常年恶劣的生活环境会在他们脸上刻画下一些苦难的烙印,但在整个采访过程,他们朴实无华却铿锵有力的话语感动了记者,他们乐观、坚韧、苦中作乐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记者,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打动了记者。

      勤劳的“挖藕人”,就是千千万万一线普通劳动者的缩影。我相信,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积极,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的个体,会在未来,在雄安新区这块儿充满希望的热土上,用勤劳的双手描摹出生活更绚烂的色彩。

    ■文并摄/ManbetX手机版登录青年报记者王明空


    责任编辑:张波

    | 相关新闻

  • 灯笼红 年味浓
  • 图解:2019央视春晚 这些亮点快来看
  •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或开启“潘多拉魔盒”
  • 斯人己去音容犹在 我和"太行赤子"李保国...
  • 保定涞源县长周峰带队检查节前安全生产工作
  • 保定莲池区区长刘晓鹏督导调研春节期间安...
  • | 要闻推荐

  • 新时代改革引领者习近平 改革六字诀
  • 三千余工作岗位虚位以待
  • 共享车位,纾解百姓停车难
  • 聚焦ManbetX手机版登录国际工业设计周 设计周主会场
  • 金秋时节农事忙
  • | 视频推荐

    大型政论专题片《必由之路》第二集:关键抉择
    【歌声里的40年】从《大侠霍元甲》到《战狼2》
    我梦想,我奋斗,我奔向……跟着刘烨穿越40年
  • 微视光影
  • 书画艺术
  • 文化
  • 科技
  • 汽车
  • 房产
  • 财经
  • 教育
  • 体育
  • ManbetX手机版登录省违法违规网站举报平台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谣言举报电话:0311-87116353
    冀ICP备字090142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0600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05104号
    ManbetX手机版登录广电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0311-87116353,0311-67561108